民航珠海空管站赴莲洲通用机场交流
jx
2025-04-05 10:55
我院王坤杰副院长主持论坛并致开幕词。
门诊部万智主任汇报门诊多学科诊疗运行情况。不断开拓创新,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积极推进多学科诊疗模式及疑难多科会诊,加强专病中心建设,以组建大团队、确定大方向、力争大项目、取得大成果为目标,着力打造国家医学高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大会由郭应强副院长主持。结直肠肿瘤中心王自强主任代表结直肠癌MDT团队向与会人员作经验分享,强调开展多学科诊疗不仅是作为医生的初心和情怀,也是科室团队建设的必然要求。吴泓副院长在总结发言中说,未来五年,医院将围绕两加快一中心目标,大力推进九项工程实施泌尿外科曾浩副主任代表泌尿肿瘤MDT团队作经验分享,通过对近9年来多学科诊疗相关数据的分析、总结,强调了多学科诊疗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学科品牌建设、临床研究转化等具有重要作用。按照表彰工作的有关规定,经医院遴选推荐,此次大会设立了多学科诊疗特等奖、门诊MDT优秀团队、互联网医院MDT优秀团队、住院MDT擂台赛、门诊疑难多科会诊优秀集体及优秀个人。
优秀典型激励人,崇高精神鼓舞人。今年医师节的主题是‘医心向党,踔厉奋进,李为民院长表示,我们更应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切实担负起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光荣使命,与党同心、与党同行。2021年12月28日,我院食堂顺利通过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及省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的评估验收,获得四川省营养健康食堂试点建设单位称号。
自2021年3月24日我院接到省卫建委下发的关于建设营养健康食堂的文件以来,膳食中心和临床营养科高度重视此建设项目,深入解读《四川省营养健康食堂试点建设验收细则》《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根据国家卫健委《营养健康食堂建设指南》指导,规范我院营养健康食堂建设。膳食中心和临床营养科围绕合理膳食,切实有效落实减盐、减油、减糖(三减),不仅成立医院营养健康管理委员会,全力为健康食堂建设提供人员、资金、培训等各方面的支持,建立健全营养健康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开展过程管理。膳食中心和临床营养科将以此次创建健康食堂为契机,深入合作、不断创新,把营养健康食堂建设作为推动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四川合理膳食行动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抓手,通过多种方式为就餐职工提供更加健康的饮食,不断提升供餐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此次营养健康食堂试点建设验收合格,是对我院膳食中心和临床营养科供餐工作的充分肯定
膳食中心和临床营养科将以此次创建健康食堂为契机,深入合作、不断创新,把营养健康食堂建设作为推动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四川合理膳食行动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抓手,通过多种方式为就餐职工提供更加健康的饮食,不断提升供餐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对厨师进行低盐、低油、低糖菜品制作技能培训,提供多样化的营养餐服务等。
膳食中心和临床营养科围绕合理膳食,切实有效落实减盐、减油、减糖(三减),不仅成立医院营养健康管理委员会,全力为健康食堂建设提供人员、资金、培训等各方面的支持,建立健全营养健康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开展过程管理。此次营养健康食堂试点建设验收合格,是对我院膳食中心和临床营养科供餐工作的充分肯定。2021年12月28日,我院食堂顺利通过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及省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的评估验收,获得四川省营养健康食堂试点建设单位称号。自2021年3月24日我院接到省卫建委下发的关于建设营养健康食堂的文件以来,膳食中心和临床营养科高度重视此建设项目,深入解读《四川省营养健康食堂试点建设验收细则》《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根据国家卫健委《营养健康食堂建设指南》指导,规范我院营养健康食堂建设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2021年度急诊抗感染精英赛全国总决赛、急诊有你,超有挑战急诊床旁超声菁英以及首届国企急诊高峰论坛、县域医共体模式下彝族地区县级医院急诊能力建设研讨会、智慧共享帮扶行动-暨川渝急诊出渗血疑难病例分享会等。大会秉承共融、共谋、共发展的理念,聚焦高层次急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高水平医学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应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等方面,促进急诊区域协作、技术协同、学术交流,为急诊同行搭建起高层次学习交流平台。与本次大会同期召开的还有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委会,以及2021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专委会主任委员、我院急诊科曹钰教授代表专委会作2021年度工作总结。
本次大会注册人数达17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参与大会的人次超过1.4万。2021年12月16日-23日,由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四川省凉山州医学会、华西急诊联盟主办,北京急诊医学学会协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十余家医院承办的2021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年会暨中国急诊技术大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他说,希望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体急诊人共同以新时代奋斗者的姿态,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托,围绕人民群众对急诊服务的新需求,锐意创新、主动担当,扎实推动改善医疗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不断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希望川渝两地积极探索川渝跨界毗邻地区120应急救援服务试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急救圈建设,着力提升川渝重大灾害事件和紧急救援联动水平。
我院急诊科100余名医护参与会议的筹备组织及服务保障工作。大会共设有一个主会场专题报告,以及急诊管理、急诊临床思维、急诊危重症、急救技能ABC、急诊感染、急诊常见急症、急诊护理、创伤与外科、心肺脑复苏、创新转化科研等十个分论坛,并创新开展急诊中毒故事会避雷避坑俱乐部急腹症病例大赛急诊心电图应用优秀案例分享急先锋项目以及犬伤急诊规范处置骨干师资培训班。我院曾勇副院长代表学院/医院在致辞中向莅临大会的专家和来宾表示欢迎。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副主席赵晓东教授代表医联体作2021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开幕式还举行了中国国企医院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仪式、5G+医疗健康应用应急与急救智慧应用体系项目立项仪式、中国急诊高血钾患者真实世界研究启动仪式、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科普体系推广仪式、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中毒规范化培训系列课程发布会等。7名医护专家在多个分会场作主旨演讲,传播华西急诊学术成果。
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将继续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危急重症为重点,以创新急诊急救服务为核心,充分发挥急诊急救技术创新在发展战略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通过辐射带动不断提升基层医院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医疗水平同质化,促进急诊医学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急诊医学临床管理水平的全面性增长。四川省人民医院吕传柱教授、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张梦凡秘书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教授也在开幕式上致辞。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宋世贵副主任在致辞中说,四川省急诊专科医联体在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的指导帮助下,坚持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推动四川急诊医学高质量发展新川前沿医学中心是成都市高新区重点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该动物楼由电子11院设计施工一体化,建筑面积14000㎡,饲养实验区面积为12438㎡,预计饲养大小鼠24000笼,并满足动物的繁育、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测需要。为了彻底解决这一科研瓶颈问题,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于2020年09月立项正式启动在前沿医学中心E6栋建设华西医院新川园区动物楼项目。
大楼自2021年04月01日开始动工装修,由动物中心牵头负责,在建设期间得到了院领导、各职能部门以及支部、医院动物伦理委员会等多方关心和支持。专家组5名专家分别对设施的整体布局、鼠独立送风隔离笼具送排风系统、中央空调系统、附属辅助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实地评审。近日,四川省科技厅专家组一行对我院动物实验中心(成都前沿医学中心E6栋)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申请进行现场设施验收。但随着全院科研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动物实验设施的数量和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我院前沿医学中心动物实验中心动物设施通过验收,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运行。检查完毕后,专家组对动物中心新设施提出了优化照明系统、添加功能分区的显著标牌标识、加强人员培训和设施日常管理等具体建议,并于会上宣读验收结果,认为该设施材料完整,布局合理,各项指标已符合国家实验动物使用设施标准,同意颁发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川)2021-248),可以在2022年1月1日投入使用。
我院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生物制品研究院、精准医学产业研究中心等研究单位已陆续入住,成为我院基础与转化研究的重要基地。动物实验是生物医药研究的必备手段,华西医院动物实验中心为全院科研人员提供开放平台服务,助力华西科研的快速发展。
在今年12月21日大楼装修竣工完成。验收评审中,我院对实验动物设施建设情况、设备购置、人员配置和培训、组织机构建设、规章制度制定情况等内容进行了详尽汇报。
华西医院新川实验动物楼的建成,标志着医院基础科研的基础建设又迈上了新的台阶,实验动物中心团队将以高质量全方位的动物实验平台服务为全院的基础科研提供保障,助力医院前沿医学研究发展会上,我院皮肤性病科冉玉平教授当选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委会主任委员。推进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学会主办刊物有《Mycology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fungal biology》、《菌物学报》和《菌物研究》。
中国菌物学会的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中国植物学会真菌学会。中国菌物学会是从事菌物学科研、教学及生产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学术性团体组织,目前有近4000名会员。
近日,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后由俞大绂、汤佩松、方心芳、裘维蕃、王伏雄、吴征镒、阎逊初、郑国倡等8位生物学院士推荐发起,1992年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批准,1993年5月成立,2000年10月被批准加入中国科协。
学会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培养、举荐优秀菌物科技人才。服务产业经济,促进科研、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繁荣我国菌物学事业,推动菌物学科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在临床医学领域,四川大学位列全球第274位,国内第11位,当前位次为0.496‰,首次进入世界前0.5‰行列。
她指出,当前学校正面临发展的繁重任务,双一流建设已经启动,十四五规划正在推进,学校正处在整体迈入一流的进程中,希望学院/医院做好表率,特别是新一届的领导班子要以更加清醒的认识、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团结的氛围,努力做好当前的各项重点工作,共同推动学院/医院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的融合、创新,为学校两个伟大做出学院/医院的贡献。
为了产业创新中心的成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准备了。
近日,全院各党总支、党支部通过集中宣讲、交流讨论、在线答题等多种形式传达学习中共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切实把全院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实现两加快一中心奋斗目标和九项工程重点任务上来。
在严格按照新冠救治方案救治新冠患者基础上,医疗队员对需要常规医疗支援的人群也给予了针对性的帮助。